113 |
蔡侑霖 |
原客青少年三對三籃球賽效益評估 |
產學合作 |
113 |
蔡侑霖 |
花蓮新鄉村地區的國宅變遷與?城市-鄉村」移民之住居經驗 |
國科會 |
113 |
莊致嘉 |
正常性混亂下的學校教育效果:東亞三國的Age-Period-Cohort變化及其社會變遷 |
國科會 |
113 |
黎德星 |
房價所得比與年輕群體居住路徑之追蹤研究 |
國科會 |
113 |
梁莉芳 |
課堂作為公共社會學與女性主義的實踐:教學創新與在地協作 |
教育部 |
113 |
梁莉芳 |
113教學實踐博士生人事費(梁莉芳) |
教育部 |
113 |
黃華彥 |
性別平等如何有利於大家?:從「女性主義教育學」觀點重新設計「社會哲學」課程和教學 |
教育部 |
113 |
黃華彥 |
113教學實踐博士生人事費(黃華彥) |
教育部 |
112 |
梁莉芳 |
越南機構看護移工的多重危脆性:性別、遷移與照顧工作 |
國科會 |
111 |
黎德星 |
貫時追蹤之住宅路徑研究 |
科技部 |
111 |
莊致嘉 |
文化實踐的現代性: 探討臺灣社會中異質性的社會化經驗與潛在文化資本類型之關聯及其文化品味轉向趨勢 |
科技部 |
111 |
黃華彥 |
當代「家庭主義」社會的道德困境和道德認同建構:台灣慢性病患家屬照顧者敘事的文化分析(II) |
科技部 |
111 |
呂傑華 |
多思「量」自難忘、想方「社」法學「方法」—以團隊合作學習模式與實踐社群進行在地社會調查課程之教學策略及成效 |
教育部 |
110 |
黎德星 |
住宅權屬結構之研究 |
科技部 |
110 |
梁莉芳 |
跨國脈絡下的「數位家庭」:印尼家庭看護移工與其家人的照顧協作 |
科技部 |
109 |
黃華彥 |
華人家庭主義文化脈絡裡的照顧:當代台灣社會中之照顧主體際性的探求-當代「家庭主義」社會的道德困境和道德認同建構:台灣慢性病患家屬照顧者回憶錄之文化分析 |
科技部 |
109 |
黎德星 |
家庭住宅資產、代間關係與自有住宅取得路徑之研究 |
科技部 |
109 |
黃華彥 |
新公共衛生下的病痛解釋和健康政治:台灣慢性病者敘事的文化分析 |
科技部 |
109 |
莊致嘉 |
社會變遷中的區辨界域與跨界: 再探當代臺灣社會的文化資本區辨效果、意義及其與社會流動之關聯 |
科技部 |
109 |
蔡侑霖 |
競爭型社區營造計畫下的社區運動者敘事與實踐 |
科技部 |
109 |
蔡侑霖 |
異質客庄:都會擴展下的客庄都會生活想像與人群互動 (第一期) |
國立交通大學 |
108 |
梁莉芳 |
「做」媽媽、「做」照顧:印尼居家看護移工和她們母國的子女 |
科技部 |
108 |
呂傑華 |
高等教育媒體素養教學發展計畫 |
教育部 |